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生态蝶变新样本
最新动态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生态蝶变新样本
2024-09-28
14
近日,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5处提名地以重大边界调整的形式,被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以分期申报的方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从长江口到鸭绿江口的一个系列遗产项目。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共同财富,它代表着这个星球上最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其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珍贵的庇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两期遗产地均位于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深刻证明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正在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为了让这份宝贵遗产代代相传,应推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持续提升其生态完整性水平,使其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实保障。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串联多个候鸟关键栖息地,显著加强了自然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之举。遗产地第一期、第二期共7处遗产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同时连接了从北极的繁殖地到南半球的越冬地,共同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EAAF)上约10%、超过500万只的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栖息地,其中包含至少45种全球濒危鸟类,组成了完整的栖息地网络。同时,它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第一处滨海湿地类型、以候鸟及其栖息地为突出普遍价值的系列遗产地,具有显著的地理、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差异,在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方面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治理也经历了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串联起了更多的候鸟关键栖息地,为黄渤海生态区进入系统治理搭建起了更广阔的舞台,但是不同省市、保护地管理机构的生态治理水平并不相同,如何发挥系统治理的协同性尤为重要。因此,未来在开展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应根据各栖息地气候条件、候鸟种类和数量差异、候鸟迁飞节律特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努力实践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无论是自然遗产景观多样性,还是迁飞鸟类多样性,都无疑能够高质量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民众近距离且深度接触自然遗产后,会更加了解遗产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提升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意识。与此同时,这将有助于厘清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发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比如,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后,其核心区域条子泥湿地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积极推动迁徙候鸟保护,为候鸟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栖息地——“720”高潮位栖息地,并修建了多样的科普宣教设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力求增强游客体验。据统计,2023年条子泥湿地景区游客接待量超过120万人,2024年8月在固定高潮位栖息地监测到创纪录的18.8万只水鸟,实现了水鸟监测数量和游客人数双增长,这生动体现了高水平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望。
获评世界遗产,能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推力;合理利用自然遗产,方能带来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合理利用自然遗产,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和产业发展制度,平衡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整体性、系统性高水平保护为前提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认清自身资源特点和优势,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打造高品质的自然教育活动,充分彰显世界遗产的时代价值;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强遗产地智慧化监测,打造“互联网+文旅”平台,拓展自然遗产的开发利用空间,从多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24-02版)
作者:贾亦飞
东营
黄河口的东方白鹳(
胡友文/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微信号 : cwcawx
cwcaweixin@sina.com
阅读原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